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都见过癞蛤蟆吧,因为其外表丑陋而常被嫌弃。
记得小时候,经常能看到三两个小伙伴用棍棒将一只癞蛤蟆打死的场景,因为场面太过恶心,所以我从来只敢站得远远的。
虽然尽量远离,但还是能看到癞蛤蟆被打死的过程,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癞蛤蟆刚被打一两下时,背上就冒出白色的浆汁。
那时候不懂这白色的浆汁是什么,看到后更让我不敢靠近了!
后来上大学后,学到蟾酥这味中药时,我不禁想起了癞蛤蟆被打时背上冒出的白浆,原来那还是味中药啊。
现在想想也不禁感叹:很多唾手可得、功效优良、用途广泛的中药却鲜为人知,就像蟾酥,用途这么广,却没人知道。
那么,蟾酥有哪些功效呢?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蟾酥味辛,性温。归心经。具有开窍醒神,止痛,解毒的功效。
开窍醒神
蟾酥辛温走窜,有开窍醒神、辟秽之功,可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则昏厥之证。
《药性论:“端午日取眉脂,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治小儿疳瘦,空心服一丸;如脑疳,奶汁调,滴鼻中,甚妙。”
止痛、解毒
蟾酥有良好的攻毒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恶疮,瘰疠,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
《本草汇言》:“蟾酥,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脓,内疗痈肿之证,有攻毒之功也。”
抗癌
近年用蟾酥治疗各种癌肿,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作用。如用治肝癌、肠癌、白血病、皮肤癌等,内服或外用,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蟾酥主要成分在化学上属于甾族化合物,具有镇痛作用,对横纹肌、子宫和输卵管有兴奋作用,还有平喘、镇咳、抗炎、抗肿瘤、抗放射及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刮取蟾酥
多在夏、秋二季捕捉,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挤取而后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盛于瓷器内,(忌于铁器接触,否则异变黑色)并立即用铜筛筛净泥土及杂质,涂于玻璃板、竹箬上或刮入圆形的模型中,晒干贮存。
用时以碎块置酒或鲜牛奶中溶化,然后风干或晒干,研细,入丸、散。
本品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眼。孕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