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被称为“沙漠之舟”,是从古至今重要的交通工具,它们躯体高大,背有驼峰,人们根据驼峰的数量,把它们分为单峰驼和双峰驼。
和其他动物不一样,骆驼特别耐饥耐渴,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三周,没有食物可以生存一月之久。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
那么单峰驼和双峰驼,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单峰驼因有一个驼峰而得名,驼峰顶到地面的高度约2.4米。
它比双峰驼略高,躯体也较双峰驼细瘦,腿更细长。单峰骆驼毛短,毛色为深棕色到暗灰色,毛比双峰骆驼短而柔软,腿也比较长,头颅平,没有角,头颈部长,尾细长,眼睫毛浓密,耳朵小,上唇深裂,鼻孔扁平呈细缝状,蹄宽大呈扇状。
双峰驼有两个驼峰。驼峰顶到地面的高度约2.1米。
前躯大后躯小,背短腰长,双峰骆驼毛长,耐寒,一般春季脱毛。它腹下和膝盖上长着坚硬的毛,因此可以卧在滚热的地上。长长的睫毛保护着眼睛。鼻孔可以闭合防止沙子进入。
单峰驼具有耐高温、耐饥渴的能力,更适应于热带沙漠的生活。
单峰驼是草食动物,主要吃草,尤其能够吃带刺和含盐的植物。它们可以吃荆棘、干植物及其它哺乳动物所不能吃的耐盐植物而生存。为了保留水分,骆驼开始流汗前体温会提高很多,以减少汗量。
双峰驼耐寒、耐饥渴等能力,更适应在寒漠中长时间行走。
双峰驼常栖息在草原、荒漠、戈壁地带,随季节变化而有所迁移。夏季多接近牧草丰富的阿尔泰山戈壁沙漠地区,冬季则向南,或在避风向阳的平原、丘陵地区。主食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昼夜游动,午间休息。双峰驼主要以梭梭、胡杨、沙拐枣等各种荒漠植物为食。
约于公元前2千年,单峰骆驼逐渐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居住,但是在前900年左右又再次消失于撒哈拉沙漠。它们大多是被人类捕猎的。后来埃及入侵波斯时,冈比西斯二世把已经被驯养的单峰骆驼传入波斯地区。被驯养的单峰骆驼在北非被广泛使用。
虽然野生的骆驼早已灭绝,但是有些再次被野化,如引入澳大利亚的单峰驼,现在在澳洲沙漠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野生种群。
双峰驼原产在亚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国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驯化了。但野外仍有野生骆驼。据称,在中国塔里木至柴达木盆地间,向东至蒙古有栖居。常栖息在干旱地区,随季节变化而有所迁移。
而驯养的双峰驼主要分布在中亚的一些国家,如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的荒漠草原,向东可延伸到俄罗斯的南部、中国的西北部、蒙古的西部。
双峰驼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等地区的干旱荒漠和草原。
骆驼善于走沙漠,因为它有两对奇特的脚掌,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走路时脚趾在前方叉开,这样,在沙面上走路不会陷到沙窝里去。它在旅行中,将头抬得高高的,眼睛不会被地面上阳光反射的高热所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