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商圈什么意思通俗解释(商圈的基本定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4:23:08    

在几乎所有与商业沾亲带故的行业或名词中,总是能看到“商圈”这个概念,但针对于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做以下简单的介绍,以便更多投资人了解它在商业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这个地理范围就是以商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可能来店购买的消费者所居住的地点。

商圈是由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构成。一般核心商圈辐射半径为1千米左右,包括这一商店顾客总数的55%—70%,该商店的顾客在人口中所占的密度最高、消费的客单价也是最高的,而且也是与其他同业竞品商店很少发生重叠的。

次级商圈包含了商店顾客总数的15%-25%,辐射半径为3-4千米,对一般的日用品来讲,很少能辐射到该商圈的人口,关键取决于经营状态。

边缘商圈的覆盖半径为7千米范围,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店具有这样的辐射能力。

真正的商圈不是同心圆模式,其规模和形状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经营业态、商店的规模、竞争者的位置和交通等多因素。商圈中有一个著名的海滩原理,就是在一条海滩上做冷饮生意的两家商贩,一开始其各自的商圈范围是均衡的,由于竞争因素导致他们集中在一起吸引顾客。

商业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商业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而商圈是商业物业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消费者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距离或者空间距离。

但是对于一家尚未设立的连锁店铺而言,由于缺乏商圈统计的基本资料,当然更谈不上顾客的支持程度了。因此在从事商圈设定的考虑时,可以针对设店地区居民的生活形态及具有关联性的因素为出发点,并配合每天人口的流动情形,深入探讨该地区人口集中的原因,以及其流动的范围,以此作为基本资料来从事商圈的设定。

但是对一家大型店而言,其商圈范围则除了周围的地区之外,对于交通网分布的情形变化必须列入考虑,顾客利用各种工具即可很容易来店的地区也应被纳入商圈。

尤其是一家大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其商围的设定并不像一般小型商店是徒步商圈,可能顾客会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来,因此其商圈乃属于特性商圈,所以对于设店地区内工作、学习的人的流动性、购物者的流动性、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公路建设、公共交通等均要加以观察,并配合各有关的调查资料,运用趋势分析以进行商圈设定。

总之,商圈分析是商店进行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制定的重要工具。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商店可以了解商圈内的消费者特点、竞争情况和市场需求,从而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