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东帝汶是哪个国家(南半球唯一的亚洲国家:却曾被澳门管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13:45:19    

在遥远的南半球,有一个与中国渊源深厚的小国。作为亚洲大陆上唯一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国家,它曾经被遥远的澳门管辖过,直到今天它的纸币上仍然印有中文字样。这个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沿革?它和中国又有怎样的不解之缘?

一. 天涯芳邻,南半球唯一的亚洲国家

在祖国的东南方,横跨赤道,坐落着一片土地。有着丰富资源、美丽风光的这里,素有"黑祖母"之称。它就是东帝汶共和国,别名帝汶,南半球独一无二的亚洲国家。

东帝汶半岛状伸入印度洋,三面环海,陆地面积仅有1.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最小的省份海南还要小。然而,从东帝汶的山川大地上,仍然可以看到亚洲大陆那熟悉的风貌。因而,虽身处南半球,东帝汶仍被归属于亚洲。

早在15世纪,世界马场上就将东帝汶划入亚洲版图。但同时,东帝汶的独特地理位置,也让它与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国等南半球邻国联系密切。当西方人航海远征时代到来,东帝汶这个亚洲最南端的领土先是被葡萄牙占据,成为葡萄牙在亚洲的重要殖民地。后又几度易主,沦为荷兰、英国、日本的殖民地。

进入20世纪,东帝汶渐渐卷入激烈的民族独立运动之中。独立斗争使东帝汶遍体鳞伤,但也让这个小国更加接近作为亚洲大陆一部分的命运。1975年8月独立后,东帝汶当局高喊"与亚洲携手、与世界交朋友"的口号,亚洲人民也热烈欢迎东帝汶正式成为亚洲国家之一。

可是,东帝汶独立后不久,就陷入动荡的内战,接着遭到印尼军队的入侵,独立前景再次蒙阴。在那漫长的24年独立斗争中,它颇有些亚洲其他曾受殖民统治国家的影子。幸而,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东帝汶最终在2002年彻底独立,成为亚洲最年轻的国家。

从15世纪的"黑祖母",到被称作"亚洲孤儿",再到亚洲最年轻的独立国家,东帝汶这个南半球唯一的亚洲国度,一路走来可谓命运多舛。但正是这种坎坷经历,让东帝汶与亚洲大陆的渊源越发深厚,彰显出它作为亚洲一分子的独特身份。

二. 中葡殖民,被遥远的澳门管辖

四大洋中最小的帝汶岛,地处东南亚与大洋州的交汇处,自古就是东西方航海必经之路。这方水土肥沃的热带小岛,素有"黑祖母"的美誉,自15世纪起就吸引了殖民者的觊觎。

1511年,葡萄牙人萨拉丁率先在帝汶岛登陆,开启了葡萄牙人在这里长达450年的殖民统治。葡萄牙人在当地逐步建立起行政、宗教及军事机构,将天主教、葡萄牙语和西方文化渗透到帝汶。为改善治理,葡萄牙将帝汶岛划为15个行政区,首府则设在现今的帝力城。

进入19世纪,随着各国争相在亚洲扩张势力,东帝汶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1859年,葡萄牙政府为了加强对东帝汶的控制,特意将其纳入澳门辖区。从此,地处南中国海的葡属小岛澳门,竟成了横跨赤道、遥远3700多公里的东帝汶的上级管辖者。

澳门殖民地政府为东帝汶派驻主教、总督和军队,设立租税、海关、邮政、教育等政策。澳门法币甚至在东帝汶流通,东帝汶人民的利益也完全由澳门代管。这一管辖局面一直持续到1896年,当时东帝汶被重新划归葡萄牙直辖。

尽管东帝汶只属于澳门短暂辖理37年,但澳门对东帝汶留下了深刻影响。当时澳门政府在东帝汶开办中葡文双语教育,鼓励华人移民,导致后来东帝汶形成了华人社区。澳门曾推广西医和中草药,甚至在东帝汶纸钞上印有中文。

进入20世纪,东帝汶的命运再次多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和荷兰曾短暂占领过东帝汶。1942年,日本入侵东南亚后,更是将东帝汶彻底并吞,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东帝汶才卷土重来,重归葡萄牙统治。

尽管早已不属澳门管辖,但澳门在东帝汶曾经留下的影子,至今仍清晰可见。不少当年在澳门出生或接受教育的华人后裔,如今仍在东帝汶一带生活和从商。而在东帝汶独立后首发行的纸钞上,印有中葡双语的"东帝汶共和国"字样,正是澳门辖理时期遗留下来的习俗。

三. 民族大融合,华人成主导力量

自古以来,东帝汶这座依偎印度洋的小岛就吸引着各地移民前来谋生。最早的外来移民,可以追溯到16世纪明朝时期。当时,受葡萄牙统治的东帝汶成为中国沿海移民"下南洋"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起初,大批粤籍移民仅是在东帝汶暂作落脚,从事海上贸易或捕鱼为生。但随着葡萄牙在东帝汶建立了更为完善的统治秩序,越来越多的粤人移民选择在此长期定居下来。他们在当地建立家园,娶妻生子,逐渐发展壮大。

进入18世纪,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移民人数持续增加。除了广东人外,也有不少福建、潮汕等地移民在东帝汶扎根。他们纷纷在岛内开办农场、建立家族企业,从事农业、手工业、商贸等行业。尤其是糖业、烟草种植业以及家庭手工作坊,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产业。

19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政府将东帝汶划为若干县,其中不乏华人开基的县城,如书巷、华察等。当时的县治中心,往往以华人家族世袭作为首领,主理地方民政事务。从这个层面看,华人移民已在东帝汶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入20世纪,东帝汶的华人社会更是蓬勃发展。这一时期,陆续有大量潮汕、客家等移民加入东帝汶的行列。他们从事贸易、手工业、服务业等行当,形成了新的华人社群。同时,东帝汶的很多县城也修建了华文学校,延续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在葡萄牙殖民时期的漫长岁月里,汉语曾先后在东帝汶成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每个县城包括首都帝力,都设有华文小学,帝力更有中文中学。华人话语权的彰显,折射出殖民地时期华人在东帝汶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直到1975年东帝汶宣布独立,终结葡萄牙近五个世纪的统治,当地华人的社会影响力依然十分巨大。独立战争时期,虽然不少华人为躲避战乱而离开,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华人留了下来,并为东帝汶的独立事业做出了贡献。

可以说,几百年来,通过移民的不断涌入以及后代的生根发芽,华人在东帝汶已从最初的海外贸易社群,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主导民族力量,与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共同书写了这方土地的历史。

四. 浴血独立,华人殉难史再现

进入20世纪后期,东帝汶岛上的民族独立运动愈演愈烈。作为主要移民族裔,当地华人社会也卷入了这场民族自由浪潮之中。

1975年8月,东帝汶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结束了葡萄牙近五个世纪的统治。然而,独立的曙光很快就被内战的黑云笼罩。东帝汶各政党和民族武装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华人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

11月28日,一场规模空前的流血冲突在帝力城爆发。这一天,东帝汶革命阵线(Fretilin)武装分子攻入帝力城内的华人社区,大肆焚烧、抢劫并杀害了大批手无寸铁的华人平民。整个城市陷入一片血腥混乱,许多华人家园化为灰烬。

目睹亲人惨遭屠杀的幸存者纷纷逃离帝力,前往其他地区避难。然而,暴力却如影随形,很快在全岛蔓延开来。独立运动各派别为夺取政权,纷纷在所控制区域清剿异己。华人作为中立群体,更是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殃及池鱼。

1976年,局势进一步恶化。印尼军队乘机入侵占领东帝汶,试图以武力手段肃清当地武装。在这场规模浩大的军事冲突中,东帝汶岛内的华人农场、店铺和住所再次遭到洗劫和破坏。更有无辜华人被卷入战火,惨遭杀戮。

直至1999年,东帝汶民主独立运动才最终走向胜利,印尼军队全面撤离。华人社区在漫长的独立战争中伤亡惨重,不少昔日繁荣的华人村镇化为一片废墟。大批华人流离失所,回到祖籍地或前往其他国家谋生。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1975年至1999年的东帝汶独立战争中,至少有数千名华人平民惨遭杀害,数以万计的华人流离失所。独立战争期间,东帝汶各派武装无情屠杀手无寸铁的华人平民,让人想起了几百年前南洋华人移民在当地遭受的惨祸。

在东帝汶收复独立和主权后,当局曾多次就此事向幸存的华人社区道歉,并将相关罪行定为"危害人类罪"。然而,当年的浩劫已无可挽回,独立之路给华人社会带来了沉痛代价。这段残酷的历史,再次见证了东帝汶华人移民与当地土著居民命运休戚与共的深厚渊源。

五. 移民后裔,中华情结未了

独立之后,东帝汶岛上的华人社区濒临没落。参与过独立战争的一批华人后裔,则在新生的东帝汶共和国扮演了重要角色。

独立战争结束后的头几年,东帝汶境内曾一度只剩下区区几千名华人。大部分华人社区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许多家族企业和村落也荡然无存。独立前东帝汶200多万人口中,有近10%为华裔,但战后这一比例骤降。

然而,战后东帝汶修复重建,重新吸引了部分流亡海外的华人返回定居。他们当中,不乏支持过民族独立事业的旗帜鲜明的爱国华人。这批华人移民后裔纷纷加入了新政权的建设,成为政府官员、企业家、专业人士等,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当年参加过Fretilin领导的独立运动的华裔阿明。1975年东帝汶独立初期,阿明曾任过总理助理和重要军事将领。独立战争期间,他不远千里组建华人民兵,捐资捐物支援当地武装,可谓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战后,阿明一直活跃在东帝汶政坛,多次出任内阁要职,掌管过财政、外交、基础设施等重要部门。作为主政者,他一方面鼓励重建华人社区,支持华人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积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呼吁东帝汶华人要成为两国友好的桥梁。

除了阿明,东帝汶还涌现出一批拥有中华血统的官员、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如前总理拉莫斯、前副总理古斯芒等。他们在国家建设的不同领域贡献力量,成为东帝汶当代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却并未因战乱而熄灭。

可以说,这批东帝汶华人后裔的成长经历,折射出战后东帝汶重建的轨迹。他们见证了国家从内战阴霾,走向独立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也在其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作为东帝汶华人移民后代,他们延续了祖先的血脉;作为东帝汶国民,他们也矢志不渝地与家园的命运连在一起。

时至今日,东帝汶政府仍在努力修复并重建当地的华人社区。而在这个南半球唯一的亚洲国家,无论是重新聚居的移民后裔,还是新加入的中资企业人员,中华文化的烙印都未曾磨灭,反而在弥补战争创伤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东帝汶与中华民族渊源已久的不解情缘,在这一过程中将持续延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