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金融里的票据是什么(票据服务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06:32:41    



(一)财政政策,包括要求增加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快财政支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用好融资性担保、加大政府采购、社保费缓缴等措施;

(二)货币金融政策,包括对中小微企业及受疫情影响个人的相关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贷款力度、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贷款支持等措施;

(三)稳投资促销费政策,包括加快水利建设及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等措施;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包括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有序释放煤炭产能、推动实施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原油储备能力等措施;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包括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成本、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加大对物流行业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外商投资等措施;

(六)保基本民生政策,包括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等措施。

目前,各部委已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各地也已陆续发布政策落地的有关措施。

二、票据的功能作用

票据是一类非常有特色的金融工具,其具备支付、融资以及信用等功能属性,业务产品横跨金融领域的传统信贷与金融市场等业务板块,与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结合紧密,是中小企业使用最频繁的金融工具之一。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方面,票据较其他金融工具可以起到更好更灵敏更巧妙的作用。

(一)票据的功能属性

1.支付功能属性

支付结算是票据的基本功能属性,广泛应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是中小企业重要的支付方式。买方企业可以将已签发或持有的未到期商业汇票支付给买方企业,实现订单资金的交付,完成商品交易;卖方企业收到票据后,可转让至本方的前手企业,完成采购。企业借助票据支付属性,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商品交易,实现供应链内闭环支付与结算。

2.融资功能属性

融资是票据的重要功能属性,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中均体现了其融资属性,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票据承兑尤其是银票承兑业务,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的信用,实现延付货款;持票企业可以借助票据贴现业务,提前获取银行资金支持。票据的融资属性与支付属性相辅相成,是商品交易的助推器,保障中小企业在头寸不足的情况下,完成日常采购等交易活动。

3.信用功能属性

信用是票据的关键功能属性,通过票据既能体现银行信用,也能体现商业信用。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在银行较难获得大额授信,商业信用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订单,尤其是在供应链体系中,可以借用核心企业信用,起到融通链条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作用,有利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二)票据与贷款、财政措施对比

1.票据与贷款比较

票据与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相比,服务中小企业优势较为明显,一是票据贴现利率较低,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融资成本;二是企业通过办理票据项下(尤其是办理电子商业汇票项下)相关业务较流动资金贷款效率更高、更便捷,有利于节约企业时间成本,加快了企业资金回笼速度;三是票据业务办理效率高、业务门槛相对较低,与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相比,其能更好地覆盖中小微企业,及时向企业提供短期融资,促进了中小企业资金融通;四是票据高度嵌入企业供应链,参与链内企业采购、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对供应链的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2.票据与财政政策工具比较

从此次出台的相关财政政策看,涉及税收减免、缓缴社保费、发行政府专项债、补贴等具体措施。相关财政政策的出台,将促进就业,减轻经济波动,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困境。我们认为票据是个“多面手”,其通过支付、融资、信用等不同维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值得关注。

(1)票据与减税降费、财政补贴等比较

票据与上述财政政策工具比较,二者均兼具宏观调节功能,且上述财政政策工具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提振市场信心,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相比之下,我们认为票据更具特点,一是票据再贴现不仅可以进行总量调控,还可以精准调控贴现融资发放的企业类别、规模及行业等,确保资金定点、定向投放。二是票据市场化程度高,票据具有全国统一的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具备细致完善的业务规则、深入基层的市场参与者、规模庞大的市场体量以及功能全面的业务系统,可以更高效率、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政策目标。三是票据具备延期支付功能,在不动用财政资源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签发票据实现延期支付,渡过短期经济下行及困难期。四是票据具备信用属性,商业承兑汇票虽然属于商业信用,但贴现后可以实现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融合。

(2)票据与债券比较

票据与债券同属有价证券、均为信用工具、都有庞大的二级市场支撑,但二者间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债券的期限一般较长,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票据的期限一般较短,对支持中小企业具备独特优势,一是发行效率高,票据发行较为便利,尤其是商票,仅需企业内部审批即可发行;二是用票人多为中小企业,大部分票据的发行对象、使用对象为中小企业,2021年,中小微企业用票企业家数达到314.73万家,占比 98.70%;中小微企业用票金额达到69.10万亿元,占比72.19%(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三是票据产生的原因不同于债券,票据基于贸易背景(即赊销)而产生,因此票据具备延期支付的功能,到期兑付主体为企业(虽然《票据法》规定银票兑付主体为承兑银行,但出票企业需在银票到期前向承兑银行支付票款,根据穿透性原则,银票实质兑付主体为企业),更适合在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中流转;债券基于融资而产生,到期后由兑付人(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完成兑付。

票据与财政政策工具各有特点,票据在中小企业的接受度高、占用资源少、灵活性强、适合短期的经济刺激。财政政策工具审批严谨,适合中长期、周期性经济恢复与发展。

综上,我们认为票据是最适合在短期经济下行与困难期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能对票据市场进一步叠加财政政策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议措施

(一)对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建议

1.建议降低中小企业银票承兑保证金比例。目前,银票承兑保证金收取比例由商业银行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及本行成本综合制定,比例区间一般为40%-70%,部分中小企业甚至要求缴纳100%保证金,建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保证金收取比例,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占用。

2.建议加大对票据贴现的支持。从信用风险角度看商票高于银票,但中小企业身处供应链底端,对结算票据的选择缺乏话语权,票据是其重要融资手段,建议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一方面,对于政策有支持,市场有需求,短期有困难的中小企业生产流通所需的票据贴现尽力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大中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的无分歧货款,应积极通过票据支持清欠,以优惠利率为中小企业办理贴现。

(二)对央行再贴现业务的建议

1.建议增加再贴现规模。再贴现可以定向支持中小企业、定向支持商票业务发展,有利于改善总体及区域融资环境,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建议央行考虑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项再贴现规模。

2.建议允许再贴现利率浮动。长期以来,票据再贴现市场与票据融资市场采用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再贴现利率由央行制定且长期不变,票据融资利率采用市场定价,可直接反映市场主体资产负债状况。当前票据市场资金宽裕,票据融资利率长期低位徘徊,再贴现利率已处于高位,对票据市场的调控能力被削弱,建议央行研究下调再贴现利率,逐步推进再贴现利率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职能。

3.建议央行恢复买断式再贴现。票据市场现仅能办理回购式再贴现,再贴现已不具备信贷规模调节的功能。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建议央行恢复买断式再贴现,灵活适度加强规模管理,提升商业银行发放票据融资的信心。

(三)建议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1.建议各级财政部门牵头会同当地工信部门、税务部门、央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分支机构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拟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定,并为中小企业发展票据业务提供名单支持。

2.建议央行牵头建立风险共担机制。5月26日,央行发布《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要求“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考虑到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管控水平差异较大,为统一推动金融机构破除制约放贷因素,建议名单内中小企业票据业务风险由央行与商业银行共担。

3.建议财政部门牵头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财政部门、国家担保基金可研究设立专项担保额度,对支持名单内中小企业作为银票出票人或商票承兑人提供担保支持,进一步放大财政政策的应用效果。

4.建议银保监会引导保险公司完善信用险种。部分保险公司现已推出信用险种,但覆盖范围较小,费率较高。建议银保监会进一步引导保险公司完善票据信用险种,扩大信用保险适用范围,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费率,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相关文章